通知公告:
名 称:渭南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地 址:三贤路北段渭南市民综合服务心东配楼412
电 话:(0913)2933539
邮 箱:weinanql@163.com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化交流 > 中华文化

黄河文化------林皋湖的前世今生

发布日期:2022-04-25 15:02:46   来源:>

我的家乡处在林皋湖北边的塬上,向南下坡便进入湖区。

林皋湖,渭北明珠,名不虚传。春天,金丝细柳,随风飘摆,鲤鱼跃水,微风细浪;夏天,林荫覆岸,凉风徐徐,游艇穿梭,沙滩鼎沸;秋天,蒹葭苍苍,天鹅成双,群山披彩,天蓝气爽;冬天,厚冰覆盖,晶莹耀目,林木挂翠,宁静壮美。一年四季,车辆穿梭,美食飘香,游人络绎,流连忘返!

如此明媚多彩的湖光山色,如诗如画的洞天福地,并不是出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生于1949年,记得从三、四岁时起常随父母和姐姐踩着林皋河的列石或提着鞋淌水过河,去东原的林皋上会。或是顺着河滩的羊肠小道,再淌过从西川向东流来与林皋河交汇的河(即白水河,在这里跟随村名叫焦河),去南原的贾塬村去走亲戚。林皋河村人务的一畦一畦的菜园和焦河人种的麦田至今历历在目。记得一次是去段河看戏,当时段河正在过庙,人很多,有戏楼,戏没看懂,倒是在亲戚家住了一晚,清早起来我们一伙小娃围着一个小铜脸盆洗脸,手沾湿往脸上抹一个来回结束,大人还表扬说“干攒!”(意为麻利)。人在地球上不停地折腾如同蚂蚁在槐树上不停地搬运,在这块三角地带把匆匆岁月搬过了一个花甲有余,如今这一切故事早已埋葬于现在的湖底,真是沧桑巨变!     

1958年我九岁,在全国“大跃进”的热浪中上了村办小学,除四害讲卫生和降龙王兴水利是我们跟着大人常喊的口号。那时没有水库,白水开始建设的跃进渠水流就是从林皋河与白水河交汇处的东边(现在的林皋湖大坝北段下面)入口的,以“跃进”二字命名的工程在当时无疑是最时髦的名称。

那时节村里发布命令是以锣为号,村里有一面像筛子般的大铜锣,我们常听到土城城门楼上大锣的响声和传话筒的喊声,那喊声多半是通知社员去焦河修跃进渠的,傍晚的锣声多半是通知社员去跃进渠参加夜战的。我们一伙小学生放学后的活动多半是跟着大锣摇旗呐喊和旁听大人开会的,记得一位公社干部开会讲话时还说过:“跃进渠工地挖出了一个乌龟化石,几万年了!”我感到很神秘。那时节群众的热情很高,有一对男女青年发出誓言:“水不上塬不结婚!”群众都很感动。跃进渠离我们村有十里多路,我们村每天都有几十名劳力去跃进渠参加劳动,我父亲和我二爸都在其中,清早去傍晚回来,或傍晚去半夜以后回来,自带干粮和鐝锨笼担等工具,那时没有架子车,运土都是用担挑。中途有几次是叫去参加大炼钢铁的,跃进渠工地修了一座炼铁炉,修渠并炼铁。后来炼铁失败停止,有位干部还拿回了一块“铁”让大家看,我也见过,像一块烧熔的碳渣。好在事情归正,1960年跃进渠修通了,杜康沟以东灌区人民欢天喜地,用到了哗哗流来的用几千民工汗水换来的清水,擦干了为修渠牺牲的民工而流的泪水,那一对立誓“水不上塬不结婚”的青年民工完了幸福的家庭梦。

白水乃黄土残原,自古十年九旱,收成欠佳,饥饿常常威胁着白水百姓。为了渠水源源不断,浇灌杜康沟以东几个乡镇的农田和林皋本地建小高抽灌溉,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白水人民在毛主席"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指示指引下,又于1968年动工修建林皋水库,我们云台公社(当时改称向阳公社)也承担了孙家塬一段地下暗渠的修建工程,由退职干部单甫忠(云台上尧村人)带领,冬季公社组织慰问,指定我们村上的业余剧团前去孙家塬作慰问演出,我作为业余剧团乐队的成员也去参加了慰问,第一次见识了这项水利工程,并听说水库的总指挥是麻玉柱(时任县水利局长)。

1969年,我作为“文革”失学后生产队的新社员参加了云台公社基建连到林皋水库工地劳动。那时候粮食困难,经常挨饿,能吃上水库工地的“杠子馍”,算是很幸运的了。所以我现在只记得我们连的伙食管理员是段家塬的段福田,连长是谁都忘了。起先我们住在林皋村刘许长家里,到冬季又搬到段塬村,住在段来成家里,暖阁炕很暖和,晚上的主要任务是和虱子作斗争。春季开始,我们连的任务是爆破拆除原跃进渠入口砌石,从抡大锤打眼到塞炸药雷管、点炮我都亲手干过。干这苦力活一点不能马虎,两人合作,一人双手紧握钢钎,另一人双手抡扒棒锤,打一锤转一下钢钎,锤要抡圆,钎要纂稳。否则不是打不动就是造成严重工伤。点炮更是要眼尖手快,心里不慌,听从号令,速点速撤。从那时到现在半个世纪了,那声声巨响仿佛还在耳边回荡。入夏前原渠砌石拆除完工后,我们又承担了挖结合槽的任务,昼夜三班倒,就是挖掉原河槽两边的土和乱石,挖出的土直接用架子车拉上先期坝面,直至河下稳固的石底子出现。结合槽在拦洪时用干水泥封闭,这是1970年的活,我已去西韩铁路当民工,当年打坝进展的消息随时有人传到铁路工地,两地民工通过公社带队干部传递信息遥相呼应,不停地打气。

1970年春季,从林皋水库工地调来西韩铁路的公社领导对我们讲:林皋水库大坝工程进入关键时期----拦洪。大坝工程预计当年5月份基本竣工,任务紧急,县上调动全县上万名劳力投入战斗,县革委会主任(当时是党政一元化领导)李宏轩在工地的誓师大会上下了死命令:“水库大坝工程进入决战时期----拦洪,英雄到了真正的用武之时!如拦洪失败功亏一篑要杀头,杀了头也要给我拦成功!”在大会上还现场公捕了几名犯罪分子,杀一儆百,使气氛愈加紧张,我们远在合阳铁路工地也为之一惊,不寒而栗,加紧了手中的活儿。

当年,整个大坝工程采取人海战术,架子车是当时最先进的运土工具,每层土铺20公分,用东方红链轨拖拉机来回碾压,碾压不到之处用人工打夯。工地的喇叭宣传说唱声、打夯的号子声、拖拉机的轰鸣声组成了宏大的交响曲。1970年春几乎所有在家的劳力都参加过建设大坝的群众运动,我妻子也去了,但她拉土只拉了几天时间,就在民工大灶上当了两个月炊事员,擀面、蒸馍和做钢丝饸饹(玉米面饸饹)的手艺练的不错,人缘愈广,得到了民工连指导员同积才的口头表扬,虽然是最低层次的表扬,但作为一个只念完小学一年级的农村妇女的她也感到了莫大的光荣,以至于后来她多次对我提起此事。

林皋水库工程历时三年,于1971年建成投运。水库的中心位置处在林皋河与白水河的交汇点焦河村的前方,西至刘家河,北至林皋河,整体呈一个大牛跟头型。水域面积约140公顷,最大库容3300万吨。西边拦截了发源于云蒙山的白水河及发源于与庙山西侧的支流云台河之水,北边拦截了发源于庙山东侧的林皋河之水,淹没了刘家河、段河、焦河、林皋河四个村的大量河川土地,除部分村民迁到现在的杜康镇(原大杨乡)的庄子村与原冯雷镇的荒地村落户外,剩余村民就地上移。

1994年,全县初次建设的家庭苹果园普遍进入盛果期,我家里的果园也有可观的收入,买了新摩托,结束了我去云台乡政府上班插斜步行的历史,每次上班都骑摩托经过水库北边。2004年春天,忽然有一天发现,大坝内侧"林皋水库"四个白色大字悄然变成了"林皋湖"三个大字,非常惊奇。经过了解,原来是随着改革开放与白水的发展,县上对林皋水库大坝进行了全面加固除险,并把林皋水库正式命名为"林皋湖"。随后围绕湖水的旅游开发逐步展开,"情人岛餐厅“的广告牌在大路边树起,坝面上和就近也出现了宏大的餐饮建筑,林皋湖的知名度日渐扩大。

2013年,林皋湖环湖路动工修建,垂柳花木顺路成排而栽,围绕林皋湖的旅游发展进入快车道,变化日新月异,迅猛异常,“渭北明珠”的美誉在三秦大地传开。

2017年5月,连接林皋湖、云台山景区、方山森林公园的旅游环线建成,含“两山一湖”的“林皋慢城旅游区”这一既迈生又具有生命力的名词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在当年 5月13日,正值洋槐花盛开的时节,全县倾数万人之众举行了首届盛大的中国.白水槐花文化节暨“两山一湖”开园仪式,我有幸作为工作人员乘坐了贵宾专车,周游了崭新的“两山一湖”环线,观看了华州老腔在方山的表演。第二天林皋湖“水上飞人”表演把一个开园仪式推向了最高潮,满湖周边人山人海,车辆成排,万众同乐,盛况空前。从此,云台、林皋、许道人的梦、包括我在云台工作期间领导和同志们的旅游开发梦也初步实现了,我们所做的宣传、争取和努力没有白费。

2018年5月,林皋慢城旅游区正式命名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由林皋镇主要领导担任主任的旅游区管委会正式挂牌成立。

每当我来到林皋湖边,观美景,思往事,都会为昔日白水人民修建跃进渠、林皋水库改天换地的战斗精神而心存敬畏,为改革开放以来白水的设计者和建设者高瞻远瞩的大手笔而感慨万千,为自己和家人亲身参加过水库大坝的劳动而兴奋自豪!

我还想说一句:为在跃进渠和林皋水库的建设中而献出生命的民工朋友致哀!

 


上一篇:黄河文化------交爱国粮往事回忆
下一篇:黄河文化------留恋打胡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