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名 称:渭南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地 址:三贤路北段渭南市民综合服务心东配楼412
电 话:(0913)2933539
邮 箱:weinanql@163.com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化交流 > 中华文化

黄河文化------留恋打胡基

发布日期:2022-04-25 15:04:47   来源:>

我学会打胡基是在三年困难时期,是作为苦度饥荒的一种手段,在父母的指导和环境的影响下苦学的。那时我还不到二十岁,年富力强,血气方刚,一天能打六七百块。吃了不少苦,流了不少汗,也多挣了不少工分和零钱,红火了一阵子。老人们常说:“家有万贯,不如薄技在身。”我在打胡基中领略了这句至理名言。我好赖也算有了一点薄技,尽管苦归苦,却从中获得过不少的好处,也常以有薄技而自豪。我曾对那些有出息的老同学自嘲地说:“自从学会了打胡基,就再没下过重苦。”这种自嘲,往往博得大家捧腹大笑。

胡基又叫土坯,是一门古老的传统工艺,也是古老的就地取材的建筑材料。即在青石板上,用特制的木模框,填上湿黄黏土,用柱子槌实,制成四边棱角分明,两面光平的土块,晒干后,即可做建筑的主体材料:切墙、盘炕、泥炉灶,过红、白事泥烹调炉,用途十分广,是过去黄土地上人们搞建筑必不可少的东西。更奇怪的是,我的家乡埋葬死者时,非得要胡基去挡墓窑口,而且垒到最后,留一块胡基的空隙,用白酒浸些烧纸,点着用铁锨倒进墓窑,叫烘窑子。火倒进去了,窑口垒严了,于是开始了卷墓坑,大家七手八脚卷土填墓。墓堆卷起来,还要用胡基垒一个供桌,放烧纸的盆子和供品。胡基已成为丧葬必备的东西,成为一道民俗。以致后来胡基没人打了,难寻了,只好拆旧墙,用旧胡基。近年,实在找不到了,便用石板或水泥预制板代替。

胡基的历史有多久?已难确切考证。反正大家在千年古刹,在古老的庙宇宫殿,在古牌楼、古墓穴,在古宅古墙之中,到处都能看到胡基的身影。老人讲:“这是几千年前,鲁班传授给人们的,这位祖师爷是为解决群众建筑困难而发明的。”

过去烧砖不容易,煤炭缺,往往用麦菅烧。麦菅是牲口的口粮,拿不出多少去烧砖。因此,砖缺得出奇,价也昂贵得吓人,人人惜砖似玉。

记得小时候,母亲的炕上有两块做枕头用的砖,不知枕了几代人,被脑油已浸渗得油黑发亮,已看不到砖的本色。父母对此十分珍惜,一次,我砸杏核,用砖作垫,不慎碰出一个小坑,掉了一块小碴,父母十分惋惜,严厉地批评我不知惜材。从此,我再也不敢碰这两块砖。后来年龄稍大一点,我还随叔父到十几里外的西河拣过半截块。因为那里拆了一座小庙,好砖都被近处的人捡走了,丢下半截砖块,都成较远的乡亲争抢的“宝物”。

在那砖十分珍稀的年代,胡基简直成了人们建设的必备物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准备建筑材料,往往是从打胡基开始。谁家打起几跺胡基,于是人们就知道这家要叫匠人,要搞基建了。

打胡基是一门出力活,没有一定的体力是干不动的。记得在农业社的日子里,队里曾承接了机关万块胡基,是一个好生意。因为苦重,没人接活。队长不得已加大了工分,让身强体壮的三叔去。随后,有人却眼红,提了意见,三叔气得吹胡子瞪眼。他那火暴脾气,跺着脚,开口便骂,提意见的人不敢吭声,旁观的社员笑得直不起腰。三叔一天挣两三天的工分,成了队里的模范,我也很羡慕。

打胡基又是一个技术活,有的人会打,不会摞,往往摞起便倒塌。人们便取笑:“会打不会摞,不如静静坐。”打胡基要选好位置,要取土方便,通风向阳,有摞胡基的场子。胡基摞子距离远近很讲究,要距石板恰到好处。远了,来回多跑路,费体力,费时间,影响速度;近了,摞不了几跺,又得平场子,搬石板,费工误时。这里有个优选法的道理,稍不留神,就影响每天打胡基的数量。平场子还有些学问,要选择水浸不到的地方,要垫高一点,踏实拍平,两头略高,这样的摞子不易倒塌,上边盖些东西,下一点雨湿不了胡基。摞子的道路要畅通,尽量离建筑工地近一些,以便运输方便。打胡基要了解天气,要选择有几天晴好的日子,好干好收拾。如果选时间不慎重,胡基刚打好,遇到天下连阴雨,一切都全泡汤。

胡基对土的要求很严,要净土、素土、纯黏土,任何含杂质的土都不宜用。土的湿度更讲究,不能干,干了不沾,不结实;不能过湿,过湿太泥,打不好,摞不起。只有土的含水量适宜,打胡基不仅速度快,而且好看,结实耐用。有的行家,在土的湿度上十分讲究,确保他的胡基干了,从架上掉下来,都摔不破。这种现象,我曾经见过,而且输了他一盒宝成香烟。

打胡基的工具四大件:模子、柱子、草灰和青石板。青石板和柱子越光越好。青石板上放上模子,撒些草灰,以防沾土,再填进三锨黄土,用锨拍光,纵身一跳,双脚尖朝前一踩,然后双脚跟往后一踩,再一只脚从中间前后两踩,使土蛰伏下来。这时,双手抓柱子柄,由中间狠槌两下(一下分两次,实际是四下),两头由前及后,用柱子轻点,便完成了三掀(土)六脚,十二个柱窝的工序,一个胡基便成了。那些打胡基的行家,像一个好舞蹈演员一样,轻巧、潇洒、自如,次序井然,不慌不忙,脚不走空步子,手不做空动作,一招一式,准确轻巧,打得快,摞得好,干净利落。

乡邻们对会打胡基的人十分器重,不管给谁家干活,谁家都当贵客,供烟供茶,改善伙食。就是平时谁家做好饭的都喜欢请他来品尝。谁家娶妻、生子宴宾客,也喜欢叫他陪客人。说实在,会打胡基的小伙子,找对象都比别人多了一份优势。过去,邻村一位会打胡基的小伙,在相亲时,礼物薄了些,受到冷落,他十分尴尬,便踱到门外溜达。碰巧一位初学打胡基的打不好,摞不起,十分为难。这个小伙一见,不由技痒,主动上前指导,并示范操作,却越干越得劲,竟连学的人也被冷到一边。半晌时间,打成一跺,干净利落,学的人看得入了迷,引得多人围观叫好。小伙子出了风头,满脸红光,十分得意。这时,丈人赶来请吃饭,一看这情景,心中先看上了这个小伙,一时大家都夸他为女儿选了一个好女婿。丈人丈母脸上都有光彩,一门亲事就这样订下了。

学打胡基技术,对我也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我也决心学好这一门技术,靠本事在人前风光一下。不过这与我的订婚无关。但我却在婚后,为岳母家打过几天胡基,也争得了光彩。事过几十年,至今岳母家村的老年人,还常常提及那件事:那是为内弟准备翻修婚房时,我在林皋水库工地干活。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工程级级抓得紧,请假不容易。于是,我只好在轮夜班时,晚上在水库上班,白天赶到岳母家打胡基。记得当时天旱土干,还得担水渗土,不料胡基刚打好,却逢连阴雨,摞子倒了,只好再等一轮夜班,重新再打。这次还用的倒摞子的土打胡基,却比上次更结实、更耐用。这两次打胡基,使好多邻居都称赞我,岳母更十分欢喜,我也在老婆面前更多了一份骄傲的资本。打胡基虽是一个出力气的粗活,我的表现使好多人对我都高看几分。我凭这点薄技,渡过了几次困难,我不仅给自己干,而且还卖过胡基,在粮食极缺时,靠打胡基还混过饭,靠胡基一年还多挣几十个劳动日,凭这个技术,还为亲、为邻、为朋友帮过不少忙。

斗转星移,沧桑巨变,社会迅速发展,物资日渐丰富,建筑技术日新月异,胡基到现在,已完全退出了建筑市场,我也因年龄、工作关系,几十年再没有打过胡基。但每回忆起年轻时打胡基卖体力的“风光”岁月,仍忘不了那辛苦中的甜蜜,仍然十分留恋那打胡基的薄技。


上一篇:黄河文化------林皋湖的前世今生
下一篇:黄河文化------洛河畔的文化秘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