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名 称:渭南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地 址:三贤路北段渭南市民综合服务心东配楼412
电 话:(0913)2933539
邮 箱:weinanql@163.com
当前位置 : 首页 > 工作动态

黄河滩的故事

发布日期:2020-12-25 11:02:05   来源:>

弘扬中华文化·讲黄河故事系列之14

陕西省渭南市政协文史港澳台侨委员会

陕西省渭南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黄河滩的故事

陕西渭南  田林

 

有人说,世界上所有的文明一定是围着大江大河而生。我要说,世界上所有的奋斗史也是围绕着大江大河铺开。

70多年前,丁老蔫肩挑着扁担,一头挂着被褥,一头挂着锅碗瓢盆,后边跟着的婆娘背着不到一岁的大女儿,从渤海口沿着黄河岸,一路向西去逃荒。山东待不成了,兵连祸结,国民党到处拉壮丁、还乡团肆虐乡里、黄河发大水……

哪里才能安家?

出山东、过河南、进潼关,在同州的黄洛渭三河口交汇处黄河滩区搭起茅草屋,安顿了下来。

虽然遭遇了黄河大水,不得不“逃黄”,丁老蔫却始终执着地认为,有水的地方就有活路。

没吃的,从山东老家带来的破渔网派上了用场,一网撒下去,鲜美的黄河鱼在婆娘的巧手下,成了果腹的上桌菜。那时候的人都还很穷,很少有肉菜,老陕既是住在河边还是不太擅长在河里踅摸,丁老蔫靠着一张破渔网给家里置办桌椅板凳还有柴米油盐……

熬到了全中国解放,分了田地,他从渔民变为农民。凭着一股子勤快劲,他学会了经管地里的庄稼,再有点精力种点花生、点上二亩西瓜。家里的二女儿、三女儿、四女儿接连出生了,虽然一屋子的口丁吃喝花销,但生活看着却也红火。

丁老蔫时常美美地想,只要够勤快,自己总能养活婆娘娃娃,盖起青砖大瓦房,要是老天能再给自己一个儿子,那就再好不过了。

他还是坚定的认为,靠着黄河自己就能活。

新中国最大的水利工程打断了丁老蔫的美梦,国家要兴建三门峡大坝,丁老蔫一家所在的大荔黄河滩属于淹没区。于是为了国家大政,丁老蔫举家再一次“逃荒”,搬到距离黄河滩二百多里的一个小镇。

丁老蔫后来不止一次给女儿们讲,逃荒就是逃黄,他的山东老家靠着黄河、陕西的新家靠着黄河,虽然总是逃黄,他心里想的念的还是黄河。

就连新生的唯一的儿子,名字也叫丁黄河。

丁老蔫想,这辈子怕是再也住不到黄河边上了吧!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丁老蔫听人说,原来从黄河滩搬走的人返回到滩里。撇下四个已经嫁人的女儿,带着儿子、婆娘毅然决然地返回黄河滩。

他太想黄河滩了,想那里的鱼、那里的花生、那里的西瓜和那里的一切……

关于黄河滩,丁老蔫想了很多,唯独没想到,自己能当上移民新村的村长,一帮子四散又重聚的滩民,要在自己的带领下,在这沙窝子里,与天斗与地斗与盐碱斗,向农业现代化进军。

他们栽植防风林、建避水楼、修学校、治盐碱,黄河滩的人还是那么勤快,黄河滩的黄沙里焕发绿的生机。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他一直没有离开过黄河滩,直到他死后也埋在了黄河滩。

丁老蔫的故事讲完了,黄河滩的故事却才开始。

新的一轮乡村振兴开启,新的一轮黄河综合保护,新一轮的黄河高质量发展开启,黄河滩人学会了正确理性地对待哺育自己的黄河。

不再是一味的索取,更多地像对待母亲那样的关怀!黄河滩人爱自己的黄河…… 

上一篇:“黄河文化”旅游 高质量发展的大文章
下一篇:黄河在 家就在 饭碗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