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名 称:渭南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地 址:三贤路北段渭南市民综合服务心东配楼412
电 话:(0913)2933539
邮 箱:weinanql@163.com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化交流 > 中华文化

讲好黄河故事系列之《尧山与唐金书铁券》

发布日期:2023-09-01 11:14:07   来源:>

弘扬中华文化·讲黄河故事系列之

陕西省渭南市政协文史港澳台侨委员会

陕西省渭南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尧山与唐金书铁券 
/赵作雨

 

蒲城尧山庙中,藏有一块唐穆宗长庆二年,敕封尧山圣母的“书铁券”。

   金书铁券非常罕见,已知的金书铁券,现在只有四块。一块是唐朝赐给钱镠的,现存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一块是明英宗赐给右军都督李文的,现是青海档案馆镇馆之物﹔另两块是明宪宗成化年间﹙1465~1487年﹚颁赐给朱永的,现存故宫博物院。但现在蒲城尧山﹙又称浮山﹚,亦密藏一块金书铁券,即使是本县人,也知者甚少。

金书铁券,原名丹书铁契。唐以后才称“金书铁券”。据考,丹书铁契始于汉高祖,盛于唐宋。《汉书·高祖记》记载:刘邦登上皇帝宝座后,“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券,金匮石室,藏之宗庙。”誓词是用丹砂写在铁制的契券上。金书铁券俗称免死牌。分左右两通。左通颁给功臣,右通藏于内府。如功臣及后代犯罪,则取两券合之,推念其功,予以赦减。唐以后,铁券文词则不是“丹书”,而是嵌金。唐王朝加封钱镠时所赐的铁券,上面镌刻的文词,除加封的爵衔、官职、邑地外,其上特别有“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水浒传》第九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中,写店主人介绍柴进时说:“你不知?俺这村中有个大财主,姓柴名进……他是大周柴世宗子孙。自陈桥让位,太祖皇帝敕赐予他‘誓书铁券’在家,无人敢欺侮他……可见得到金书铁券,是很高的荣誉与奖赏。
  唐代风流皇帝李隆基,于开元十二年朝华山时,曾书《制华山铭》勒石以记其事,为历代皇帝敕封山神开了先河。穆宗李恒首始以金书铁券“敕封浮山灵应夫人”。这道封山神的金书铁券,在形状上有了改变,非以往的横型瓦拱状。这通金书铁券高2尺,宽1尺2寸,重15.25公斤,等腰梯形,周边有精美花纹,顶端横排“敕封”二字,中间竖排“浮山灵应夫人”六字,右上是“长庆二年”。其镌纹、文字凸出,非常清楚,字体既刚劲严谨,又相当简化。由于年深月久,风雨剥蚀,锈迹斑斑,字上金色全部脱落,无一丝金痕。原物拦腰断为两截,现虽已焊接起来,但焊接处留有一道白色条纹,破坏了原物的完整美观。此金书铁券珍藏在蒲城尧山(即浮山)圣母庙内,度过了1100多个春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被红卫兵捜出,视为封建“四旧”而收缴。后流落在尧山林场,被吊在树上当钟敲,碎成两段。幸被对尧山圣母虔诚的张春兴老人追回将它焊接起来。
  唐穆宗为何向尧山圣母敕封,有几个原因。首先说一下这座山,为何又叫浮山、尧山和浮山﹙尧山﹚圣母名称的来历。相传,古代尧时,洪水遍天下。尧帝视察水情,来到这一山顶,望见遍地汪洋,唯独此山露出水面,若飘若浮。故人们因尧帝到过此山,便将此山叫作尧山,也叫浮山﹙古称浮山,现为尧山﹚。洪水退后,这儿来了一位姑娘,据说是尧的一个女儿,叫尧姑,居尧山,不但为民治病医疾,还教民植桑养蚕,种收五谷,植树造林。因而尧山南北一带百姓日渐富裕,安居乐业。尧姑死后,为了纪念尧姑,百姓在尧山上修建庙宇,为尧姑敬塑金身。每年清明节,集体进香唱戏、耍社火,敲锣打鼓,燃放鞭炮,进行纪念。现在,尧山已是渭北有名的庙会和旅游景区。
  据载,唐时,太宗李世民平定天下,建都长安。在构筑城墙时,每当墙土干散不能施工时,便从东北方向飘来一股乌云,至城墙上空,电闪雷鸣,大雨如注。当干土渗湿后,即风停雨住,天开云散。李世民知道此事后,觉得奇怪,便命大将尉迟恭查清此事。尉迟恭顺着乌云的来路,找到蒲城,只见股股雾气,成为朵朵乌云,从浮山庙的山泉中蒸腾而出。尉迟恭回朝奏知太宗。太宗即赞浮山圣母为“浮山灵应夫人”。到了穆宗时,因当地每遇久旱不雨,老百姓即赤身戴柳条帽去浮山向圣母祈雨。回去后便有甘露润田,无不灵应。使这一带百姓免去旱灾,年年丰收。穆宗接到下奏,心中大喜,又回顾了唐初打城墙润土之事,便敕封浮山圣母一道“浮山灵应夫人”的金书铁券。

                                                                                   原载《渭南日报》

 


上一篇:讲好黄河故事系列之《锦绣繁华六百年——富平银沟遗址》
下一篇:讲好黄河故事系列之《蒲城“敬母寺”与孝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