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名 称:渭南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地 址:三贤路北段渭南市民综合服务心东配楼412
电 话:(0913)2933539
邮 箱:weinanql@163.com
当前位置 : 首页 > 工作动态

禚振西:矢志不渝跟党走 择一事业感党恩

发布日期:2022-09-20 11:23:33   来源:>

 “我的学术生命是党给的,是耀州窑给的。是党培养了我,我就应该用毕生所学把专业搞好!”83岁的老党员,耀州窑博物馆名誉馆长、耀州窑研究会名誉会长、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的知名专家禚振西的话掷地有声。
  禚振西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主持考古发掘的耀州窑遗址被列入20世纪“中国百大考古发现”和“陕西省十大考古发现”,荣获全国首届田野考古奖。她先后荣获“陕西建国50年十大杰出妇女代表”“铜川建市60周年杰出贡献人物”等多项荣誉。1997年,她获得东方古陶瓷学会“希尔金奖”,成为迄今为止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学者。
  曲折中坚定,矢志不渝党的事业
  从1949年加入少年团到1958年递交入党申请书,从1957年到1961年在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对党史国史的系统学习,从1986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到现在的35年党龄,生于旧社会、长在红旗下的禚振西,亲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经历了家破人亡和苦难曲折,见证了国民党的消极腐败和中国共产党的峥嵘岁月,坚定了她毕生追随共产党、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从1961年从事考古工作到1973年来铜川考古耀州窑,从1964年参加社教活动到上世纪80年代响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号召,从1998年退休到如今不遗余力依然坚守的她,将组织的绝对信任转化为对党和国家事业倾心奉献的实际行动,将组织的大力支持转化为“择一事而终一生”的感恩实践,始终用自己所学知识和工作成果服务于党和国家事业。如今83岁的她,依然耄耋之年不忘初心,考古路上求索不辍,奉献耀瓷不遗余力,生动诠释着一位共产党员文物保护的初心和耀瓷发展的使命。
  执着中坚持,考古路上逐梦耀瓷
  1961年秋,禚振西从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被分配到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工作。刚参加工作的她,在资料室整理标本时,被耀州青瓷碎片上精美的刻印花所震撼,萌生了揭开耀州青瓷富蕴千载神秘面纱的愿望。1973年5月,省文管会决定由禚振西任领队组成3人考古队前往铜川黄堡进行耀州窑考古工作。
  组织上的绝对信任和委以重任,坚定了禚振西考古路上为事业毕其一生的信心。为了不辜负组织信任,她毅然决然把两个年幼孩子委托给邻居看管,只身从省城西安来到铜川黄堡。眼前漆水之滨的黄土沟峁一片荒凉,但她丝毫没有退缩。这一来,她就扎下了根,与耀州窑终生结缘,再也没有离开。
  “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当年这首《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的歌曲就是禚振西的内心写照。“党的需要就是自己的志愿。困难是要自己克服的,那个年代我们都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不能因为个人原因而把工作耽误了。”这是禚振西的毅然抉择。
  黄堡、陈炉、玉华、立地坡等数十平方公里的遗址区,每一条沟、每一道梁、每一个田块,都留下了她反复勘察的脚印,洒下了她辛勤的汗水。白天在现场发掘,晚上连夜清洗瓷片、写发掘日志,半夜回到附近工厂女工宿舍,找上夜班工人的空床休息。苍天不负有心人,这次发掘取得了丰硕成果,在113平方米遗址中,发现了一列并排3座的宋代窑炉,出土了2万多件(片)瓷片和窑具。此次发掘成果,促成了耀州青瓷复仿烧制的开始,同时为日后大规模考古发掘和研究提出了思路和方向。考古发掘虽然艰苦,但看到发掘成果,禚振西却感到莫大的鼓舞。
  奋斗中前行,以党员标准践行使命
  文物考古需要超人的毅力和艰辛的付出,更需要夙夜坚守的定力和甘于奉献的崇高境界。身为耀州窑考古队的领队,禚振西走在前面、干在前面,始终用党员的标准践行着考古队长的使命,用自己的执着和坚守彰显一代考古工作者不畏艰辛、知难而上、勇于拼搏、坚守奉献的奋斗精神。
  1984年夏,黄堡镇村民在漆水河岸打石灰窑时,发现了掩埋在地下的耀州窑宋代窑炉炉基,周围还有唐代黑釉瓷器。禚振西带领考古队立即奔赴现场挖掘。第二年,禚振西又请求省文物局派来同样从事考古工作的丈夫杜葆仁一同加入,开始了两人共同主持长达15年的耀州窑遗址考古发掘工作。这次发掘,在国内首次发现一座保存完整的宋代晚期家庭式作坊、窑炉、堆料场和堆煤场;出土了唐、宋、金、元各时代的大批精美瓷器,发现了珍贵的唐三彩和3个烧制唐三彩的窑炉,使耀州窑成为我国发现的第二处烧制唐三彩的窑场。耀州窑遗址考古工作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并因此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在瓷窑遗址上建立的长年从事陶瓷考古研究的铜川考古工作站。1986年,禚振西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这也为禚振西夫妇以站为家、潜心聚力让千年名窑昭示天下提供了莫大的动力。而让她记忆最为深刻的,是在这15年间组织上对他们夫妇俩并肩战斗的种种支持。
  感恩中付出,匠心钻研薪火相传
  早在玉华窑、黄堡耀州窑考古发掘期间,禚振西就忙里偷闲,利用晚上、下雨天为年轻的省市考古专业人员进行考古发掘、遗址保护、文物修复等方面的知识讲授。在考古工作站和耀州窑博物馆,她多次进行中国古陶瓷和耀瓷的鉴定教学,还担任国家文物局咸阳培训中心和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美术学院等院校的陶瓷鉴定课,为十多名国内外硕士、博士开展指导工作。
  多年来,她一直精心指导省考古所和耀州窑博物馆的考古队员撰写文博研究文章,携手撰写考古发掘报告,形成了一大批高质量专业论著。特别是编写《中国陶瓷史》时,她被选定为陕西篇负责人,让她愈加感动和珍惜,也更提振了她匠心钻研、薪火相传的信心。如今,她昔日的学生已成为铜川文博事业发展的奠基者,有的走上文博工作领导岗位,有的成为文物考古研究专家,其中省市考古专业人员获得高级职称的就有十多人。由她主持编写出版的《唐代黄堡窑址》《五代黄堡窑址》《宋代耀州窑》等考古报告以及《陈炉耀州瓷精粹》《中国耀州窑图录》和《耀州窑瓷鉴定与鉴赏》、日文版《耀州窑瓷》专著达8部,发表专业论文近200篇,先后荣获陕西省历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次、陕西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8次、三等奖5次、陕西省文物系统优秀成果一等奖2次。她已成为中国考古报告编写著书数量最多的研究人员。
  如今,禚振西已成为西北大学、陕西科技大学、深圳大学艺术学院、上海金城文博学院的客座教授,频频受邀到日本、英国、加拿大、意大利、美国、新加坡以及香港、台湾等国际和地区讲学传业,为国家和世界培养出了一大批陶瓷科研人才、陶瓷工艺大师及陶瓷创业能手。
  奉献中坚守,不遗余力坚守初心
  禚振西从事考古和文物发掘工作60年,留在耀州窑进行遗址考古发掘也已48年,在这里,爱人与她并肩战斗了15年。在他们夫妻的影响下,小儿子杜文也打小在心底埋下了热爱历史的种子,现在省文物鉴定研究中心任研究员,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是党和耀州窑成全了我们一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两代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我无怨无悔。”禚振西坚定地说。
  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这天也正是禚振西的生日,冥冥之中注定了她此生和文物的缘分。1998年5月,禚振西退休。按说她可以回到省城儿子身边,颐养天年,享受晚年时光,但禚振西退休不退岗、退休不褪色,依然坚守在耀州窑博物馆,常年居住在博物馆工作室,继续着考古研究工作,定期参加所在的耀州窑博物馆党支部组织生活。她说:“我时刻感恩耀州窑,是耀州窑成就了我,耀州窑的博大精深让我今生念念不忘。作为一名党员文物工作者,我要坚守初心,努力为耀州窑发展竭尽所能,用有限的时间多做些事情。”
  从青丝到白发,禚振西用一生的坚守,以60余年的初心践行,用心守望耀州窑,为耀州窑驰而不息奉献一生,实现了坚守初心、努力奋斗、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崇高理想,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忠诚、执着、朴实的高尚品质,为这个伟大的新时代增添了一抹绚丽的霞光。

上一篇:跨越世纪的坚守
下一篇:四任班子三代人的“绿色接力”——记“三秦楷模”米脂县高西沟村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