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名 称:渭南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地 址:三贤路北段渭南市民综合服务心东配楼412
电 话:(0913)2933539
邮 箱:weinanql@163.com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化交流 > 中华文化

讲好黄河故事系列之《王鼎与治理黄河水患》

发布日期:2023-03-01 11:39:43   来源:>

弘扬中华文化·讲黄河故事系列之12

陕西省渭南市政协文史港澳台侨委员会

陕西省渭南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王鼎与治理黄河水患

/党安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水养育了千百万的华夏儿女,但也因水患为民带来灾难。治理黄河水患,造福流域人民自古以来为当朝一大要务。清代爱国名相王,世人只知道他尸谏林则徐戒烟的故事,还有一段其治理黄河水患的故事代代相传,其功绩永载史册

王鼎,渭南蒲城人,从小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天资过人,得到嘉庆帝的赏识。道光年间,任户部尚书、河南巡抚、直隶总督,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等职。在朝40余年,王鼎每一次职位晋升,靠的都是“言谨事敬”“公明勤慎”“夙夜在公”。所以有“有守有为”“情操绝俗”“国之大臣”之美誉。

清朝至嘉道时已是盛极而衰,突出表现于在内吏治及其腐败,也导致河政废弛,“贪赃行贿”“有乖职守”。尤其在1841年六月,黄河上游持续大雨,黄河水暴涨,河南开封黄河祥符最终大决口。黄河水患危及河南开封、安徽等23个州县,数百万黎民百姓受灾严重。无人守护的开封城在洪水面前不堪一击,城郊百姓突遇大水,将近1/2被淹死,悲惨至极。作为钦差大臣的王鼎面对的不仅仅是汹涌的河水,更有河工的腐败。经过8个月的努力,艰难的大工程最后以胜利结束,是道光年间一次特别成功的治水工程,也干成了一个廉洁示范的工程。【史载,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夏,黄河在河南祥符(今开封)决堤,王鼎暂署东河河道总督,负责督塞河口。他“朝夕驻坝”与民众同畚锸,终于在翌年春汛前,决口合龙,河水悉归故道。因此加封为太太师。】

面对河督文冲视“河工为儿戏,饮酒作乐,厅官禀报置不顾,听其泛滥”,致使“大溜冲突,附省死亡以数万计,殃民糜帑”。王鼎深入调查清楚情况,连上两份奏折,“河臣拘泥前奏,该未筹及”。河督文冲的失职渎职导致其被革职。作为钦差大臣的王鼎,在新任总督没到位之前,兼署总河一职,一些河署过来迎奉,有捧来貂裘的,希望年迈的王鼎在凛冽的寒风中穿上“暖和暖和”,王鼎坚决拒收。

王鼎深知时政艰难,极尽节俭,清廉做事,在工程费用上,缜密稽查,能省即省,坚决不能有贪污浪费。他不只对各项开支严格把控,还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灵活处理。比如在收购秸秆料上,由于内外勾结,“贩秸料者集工次”,哄抬物价,“斤昂至三百文”,远远超出预算。林则徐凭借其经验和智慧“公策请相国、抚军出示,以岁阑停工,停买秸”,帮助王鼎化解了危机,让过高的价格回落,节省了费用。

王鼎能赢得嘉庆帝的信任、道光帝的赞赏,靠的就是品行学识,稳妥谨慎,低调谦虚。正如道光帝给予王鼎“国之大臣,先乎品行。命赞机枢,严谨事敬”的高度评价。

关于河南省城开封是否迁移,王鼎极为审慎,沿着大堤查看河水,先行赶往祥符三十一堡决口处,仔细查看,不断向在场河员询问相关情况,亲自带队丈量决口,使其首次有了一个精准的宽度。随后王鼎认真听取了一些百姓代表关于“省城绝不能迁徙”的理由。于八月四日向朝廷呈上奏折,详细描述决口和省城的情况,并附有绘制图。关于是否迁省城,他说:“人心固结,防护实可无虞。”作为钦差大臣的王鼎知道“迁固大难,守亦不易”,不仅要面对斟酌迁徙之繁难和巨大的花费,更要提出一套守护开封和善后措施。所以他必须慎之又慎,对省城迁徙之议从未否决,只是实事求是地说应该缓议。迁与不迁的关键在于能不能守护城垣,阻挡大水入城。所以王鼎力主坚决动工堵住河口,建言省城缓议迁徙,措辞坚定真切,甚至以身家性命担保,愿意承担失败的后果。

王鼎一心为公,对自身要求非常严格。在工地上,王鼎从一开始就拒绝小灶,拒绝任何生活中的特殊化待。他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春节来临之时,“惟祝大工早竣,以图团聚”他知道责任比亲情更重要。王鼎家风严谨,在给儿子家书中有“闻汝闭门用工夫,应酬甚简云云,我心甚喜”。在儿子当年回蒲城准备乡试时,他反复嘱咐“到家四要:少见人,多读书,遇众谦,出言慎”。

王鼎心系灾区百姓疾苦,不顾自己年迈,且“臣抱恙出京,计背上疮症,屡次服药未能平复,血气渐亏”,一路急速行进,甚至“雨中遄行”。加上他出身寒素,了解百姓生存之艰苦,对待百姓亲切宽和,当到离开封45里的黄河北岸东堤时,望见衣衫褴褛的难民,他赶紧下车前去,与百姓一起席地而坐,耐心地听他们的哭诉,不仅了解了灾情的情况,掌握河工贪腐的实情,而且对百姓之苦深感难过,随之“老泪纵横”。在给道光帝的奏折中,他着眼大局,心忧百姓,“此次堵筑门口,为省城千百万生灵、下游数十州县安危所寄,关系匪轻。臣等万分焦急,深恐迟延贻误”。急切堵住决口的心情与对河臣不作为的愤怒憎恶之情,溢于言表。

在治理黄河的艰难困境中,王鼎虽年逾七十,却依然“服羊裘,每日辰初至河干”,伫立于或端坐于河堤之上,督导指挥,遇有问题随时商量解决。挺立在坝头的老人虽像一个老羊倌,但他赢得了许多人的敬重,同时也镇压住一些歪风邪气。在那样一个视贪腐怠惰为寻常的环境,主事者亲力亲为,官员精诚合作,士兵民夫舍生忘死,昼夜赶工,最终做成了一个费用省、工期短、质量好的工程。王鼎也因此被朝廷加封为太子太师。


上一篇:讲好黄河故事系列之《在华州做官的中亚胡人李元谅》
下一篇:讲好黄河故事系列之《拜读阎敬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