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名 称:渭南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地 址:三贤路北段渭南市民综合服务心东配楼412
电 话:(0913)2933539
邮 箱:weinanql@163.com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化交流 > 中华文化

讲好黄河故事系列之《蔡邓、甫下与杜少陵》

发布日期:2022-12-13 08:54:21   来源:>

弘扬中华文化·讲黄河故事系列之

陕西省渭南市政协文史港澳台侨委员会

陕西省渭南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蔡邓、甫下与杜少陵

/许文阁

 

     传说唐代大诗人杜甫被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看管兵甲器仗,上任不久,即在天宝十四载(755年)十月,他由长安往奉先(今蒲城县)探望寄居在那里的妻儿,时值唐玄宗携杨贵妃往骊山华清宫避寒。杜甫途经骊山时,安史之乱的消息还没有传到长安,然而在长安往奉先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已显示出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

    诗人杜甫常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崇高理想。这次省亲闲暇之余,他骑着自己的小毛驴,背驮书卷行囊,渡过洛河自西向东而行,实想体察民情,一揽彭衙胜景。

    这一天,途径一个小村庄,发现这里景色迷人,男耕女织,民风淳朴,随决定在此住些时日,了解一下这里的乡土人情,好吟诗作文。住将下来后,便时常去农舍田庄和百姓促膝交谈,与百姓同吃同住,情同一家。在畎亩田埂席地而坐,干起农活又是行家里手,活脱脱一介布衣农夫,询问关心民间疾苦,深受百姓爱戴。

    屈指一算已半月有余,临走那天,全村老少牵着诗人的小毛驴,背着行囊诗稿一路相送,已出村口仍依依不舍,杜甫百般劝阻,方才留住相送人群,踩着黄铜小蹬被百姓扶上驴背,回头拱手告别,缓缓扬尘而去,百姓翘首目送,诗人的身影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后来,当地人为了纪念这位大诗人,就把这里命为“踩蹬”村,以后经过千百年的演变,便成了今天的“蔡邓”。

    杜甫骑着小毛驴又前行约二十余里地,一阵喜庆的锣鼓声从一处村子传了过来,他想,这正是体察民情的好机会,赶忙进村,才知是一大户人家给儿子娶媳妇,门前张灯结彩,宾客盈门,热闹非凡。透过朱红大门只见庭院内人头簇动,一阵吆五喝六、划拳猜令声不绝于耳,夹杂着宴席的酒香飘出门外,街头看热闹的人群里不乏衣衫偻烂的讨膳者。这时不远处传来了一阵呻吟声,杜甫倍觉蹊跷,近前一看,墙角地上躺着一位蓬头垢面骨瘦如柴的老者,在不住地掩面哭泣,杜甫俯下身子忙问缘由,老汉只是摇头不语。这时,边上一位壮汉小声对杜甫说:“客官走吧,少管闲事!”说完并用手拍了小毛驴屁股一把,不料小毛驴蹬了壮年一蹄子,杜甫翻身下了驴背,回头怒视:“驴子愤然耶!何况人乎?”壮汉才压低声音对杜甫耳语:“客官有所不知,今天财东家过喜事,惹来了许多讨膳者,财东认为这些人冲了他家今日的喜庆祥瑞,派人驱赶,这位老汉数日粒米未进,饥饿难耐,冷不防进门抓了餐桌上一个馒头,忙塞进嘴里,边吃边往外跑,冷不防被财东家护院一顿暴打,唉!可怜呐...”杜甫听后,愤然而起,取下驴背行囊,尽数掏出所带干粮,分发给门前的讨膳者,然后打算与财主理论。

    这时,财东家听见门外有吵杂声,出门上前一看,大吃一惊!赶忙上前施礼:“这不是杜工部杜甫杜大诗人吗?失礼失礼!”连忙高呼家人准备酒宴,想招呼杜甫一壮门脸,并大声叫到:“杜甫杜大人来了!”百姓一听眼前这位客官竟是诗人杜甫,高兴万分,竞相传言:“诗人杜甫来了!诗人杜甫来了...”。

    原来啊!这家财主常去看望在长安为官的堂兄,曾见过杜甫,更了解杜甫的才学与为人,所以敬畏的五体投地。这时,杜甫厌恶的怒视了财主一眼道:“你富甲一方,却为富不仁!你若为福荫子孙,更应懂得行善积德...”说罢,回头对众百姓拱手施礼:“杜甫打扰乡亲们了,告辞!”然后翻身上了驴背,忧心忡忡愤然而去。

    后来,听有学问的人讲,杜甫忧国忧民、忠君念家、怀才不遇的思想情感,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回长安的路上,不由叹吟:“那朱门里啊!富人家的酒肉飘散出诱人的香气,这大路上啊!冻饿而死的穷人有谁去埋葬?才相隔数步,却是苦乐不同的两种世界,人间的不平事,使我悲愤填胸,不能再讲!”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这便是杜甫史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长篇作品中一千古名句。构成了这一博大浩瀚、沉郁顿挫的宏篇巨制,形象地揭示出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诗歌反映了人民的苦难,揭露了执政集团的荒淫腐败,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

    再后来,这里的人们为了纪念杜甫心系民间疾苦,不畏强暴权势,敢替百姓说话。又不忘感念杜甫曾经来过这个小村庄,就把它改名“甫下”了,如今村上还有一颗历经沧桑的 “甫下千年古槐”,仍旧根深叶茂,在此默默地守望着大诗人曾经停留过的地方。

 


上一篇:讲好黄河故事系列之《赵匡胤与同州》
下一篇:讲好黄河故事系列之《光武帝结缘少华山》